首页 行业资讯 当前
UWB+蓝牙+GNSS,定位方案商的新标配!
发布时间:2023-11-22

最近,我们调研了很多定位领域的方案商,看到了一个很明确的趋势:UWB+蓝牙AoA+蓝牙Beacon+GNSS多技术融合定位成为了方案商的标配。

市场上,已经很少有方案商只专注于某一项技术了。


为何会这样?

首先,可以捋一下,每一种定位技术,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它的特点以及适用场景(特别说明是当前的市场环境,因为里面的很多因素,比如功耗、成本、布置难度等随着技术的完善与产业链的发展,都可以优化与改变)

了解了目前市场上几种主要的定位技术方案的特点,以及适用场景之后,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分析,为何对于定位方案商来说,现在做的技术产品越来越多。


第一方面,从客户的需求去分析

对于用户来说,当它要上定位系统的时候,一般是要结合业务需要,或者是政策的强制要求。

它不会单独指定某个技术,只要能满足客户的业务需要即可(煤矿领域的标准要求了精度0.3m,市场上只有UWB才可以做到,这个属于例外)。

当然,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基础上,价格越便宜越好。

在这样的逻辑之下,融合定位方案往往是一个最具性价比的方案。

例如在化工厂,该市场目前也有“红头文件”强制要求上人员定位系统。

但是并不是整个化工厂所有的区域都需要亚米级的精度,大多数的时候只要做到区间的定位即可,而蓝牙Beacon几米的精度误差就完全够用,那客户就都会用它,因为它最便宜。

但是在化工厂的装置区,或者高危设备巡检区,就需要UWB这样的技术做到亚米级的精度管理。

而有的工厂如果需要做全厂区管理,肯定有室外的部分,如果室外区域大,那就需要用GNSS。

综合下来,就形成了一个UWB+蓝牙+GNSS的融合方案。


第二方面,从方案商的角度去分析

方案商本身存在的价值就是去解决终端用户的需求。

在信息越来越透明的今天,方案商想要靠信息差去糊弄客户难度是越来越大,反而是用户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多个供应商。

相互内卷,或者说充分竞争的情况下,假设方案商提供的方案性能与服务差别不大的条件下,谁的方案成本越低就越容易被客户选择。

比如说,如果只有UWB产品的方案商,当然会去努力说服客户在整个厂区都用UWB技术产品做全覆盖,这样,给方案商带来的收入就更高。

但是,市场上会有其他的竞争者,会帮客户用一个“Beacon+UWB”这样的融合方案去省钱。

这样的背景之下,如果只做UWB,就会很吃亏,因此,他们便会主动地去做融合定位方案。


融合定位现象背后的讨论

本着“存在即合理”的原则,我们对目前多技术融合定位成为目前IoT行业市场一种主流的现象进行了解释。

那衍生出了两个问题:

第一个问题,是方案商如何适应目前的市场环境。

答案就是抱团取暖。

在定位领域,即便大家都是方案商,往往也都可以去进行合作。

这背后的逻辑是:就是一个产品如果自己做更划算,那就会去自己做;如果自己做还没有外面买更划算,那就去外面买。

比如方案商A接了一个化工厂项目,自己主要是UWB技术产品的,如果项目不够大,并且可持续性也不明确,那它就会在行业里购买方案商B的Beacon产品。

因为自己去再开一个产品线,养一个团队风险比较大。

尤其是目前定位领域的方案商都是中小型企业,扩张更需要谨慎,行业之间不只是竞争,更有合作,在这个领域就有很好的体现。


第二个问题:这个现象会一直存在吗?

在本次调研中,笔者也与很多企业讨论过一个话题:有没有某个技术能够通吃定位这个市场。

让一个技术通吃所有市场,听起来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。

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实现,至少是让某个技术尽可能得覆盖更多的市场面是可以的。

比如说目前的几种定位技术中,定位精度最好的就是UWB。

但是UWB有几个缺点:成本贵、功耗大、需要弱电施工、手机里面没有芯片,但这些缺点是可以解决与优化的。

比如说手机里面有芯片这个事,如果高通的套片出来,那普及就会很快;如果有量,它的芯片成本会降的很快(可以接近蓝牙的水平)、功耗也会逐渐降低、市场上也逐渐有UWB-Beacon的方案出现等等。

为何用UWB举例子呢?因为精度是定位技术的根本,从历史的车轮来看,高性能产品都会往往会逐渐兼容吞并掉低性能产品的市场,当然,如果蓝牙技术能够演进到可以做到厘米级定位精度,蓝牙兼并UWB定位的市场也完全有可能。(特别说明:定位只是蓝牙技术的一个附属能力,蓝牙作为连接技术UWB是没办法去兼并的。)

如果市场上实在是没有办法做到一种技术兼容多技术的优点,怎么办?

那就只有从芯片源头层面进行多技术融合。

我们白皮书已经调研了10来家国产UWB芯片玩家,目前的芯片主要都是UWB单芯片方案,但是很多芯片厂商已经在规划做多芯片融合产品。

“UWB+蓝牙”、“UWB+GNSS”、“UWB+蓝牙+GNSS”,相信,未来几年,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这样的芯片出现。

【上一篇】RFID技术助力电动车安全与智能管理:从深圳到北京,中国城市交通的创新之路!
【下一篇】毫米波雷达,太赫兹成为下一竞争点?
相关文章
粤ICP备05006090号-11 版权所有@IOTE 物联网展始于2009 | 深圳市物联传媒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