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8月以来,我国在卫星互联网上的部署频繁动作:
8月6日,千帆星座计划首批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,“一箭18星”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。
低轨卫星资源的争夺
首批18颗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“千帆星座”计划正式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,是我国在低轨卫星资源争夺上一大重要战略部署。
在卫星互联网上,按轨道高度可分为低轨、中轨和高轨三类,其中低轨卫星因具备“低延迟、低辐射、低成本”等特性,且不用架设基站,信号覆盖不受地域限制成为各国在卫星互联网部署上的主流选择。但太空轨道是稀缺的,地球近地轨道的空间只允许容纳6万颗的卫星数量,按照目前的数据预测,到2030年该轨道上的卫星数量将达到饱和状态。
从2014年SpaceX推出“星链”计划开始,各国就开始陆续启动对于低轨卫星资源的争夺进行布控,美国除了星链还有波音、Kupier星座等计划,而英国的OneWeb、加拿大的Telesat、韩国的三星等国家也都已开启加速在低轨卫星方面的竞争。
我国为打造自己的卫星互联网星座陆续启动多个低轨卫星星座计划,目前除了“千帆星座”外,还有中国星网的GW星座以及鸿擎科技的Honghu-3星座等计划也竞相启动。
千帆星座计划
SpaceX的“星链”计划作为低轨卫星互联网中的代表,此次我国的“千帆星座”计划启动有着不少的声音说是对标“星链”计划,被称为中国版“星链”。
“千帆星座”计划旨在构建全频段、多层多轨道的卫星系统,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通信服务,为消费者带来随时随地的卫星互联网接入服务,实现每个“永不失联”的目标。该计划于2023年启动,在今年至少要发射108颗卫星,2025年计划发射648颗卫星实现区域网络覆盖,到2027年预计累计发射1296颗卫星,完成一期的发射任务实现全球范围的网络覆盖。直到2030年将打造由1.5万颗低轨宽频多媒体卫星组成的星座,可提供手机直联的多业务融合服务,推动卫星互联网向着更深层次的应用发展。
“千帆星座”计划将采用商业化的运营模式为全球用户提供通信服务、宽带互联网服务等多种业务来实现盈利,其覆盖范围将覆盖偏远地区、海洋等传统地面网络难以覆盖的区域。
目前,卫星互联网产业处于高度繁荣、快速发展的阶段,随着技术的成熟与商业模式的创新,“千帆星座”瞄准SpaceX的“星链”进行挑战,这或许能够在低轨卫星的竞争中获取更多的站位。
商业航空的发展布局
据《2023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》,2023年我国商业航天行业发生的投融资事件超过80起,融资总额突破200亿元。参考SpaceX估值2100亿美元,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级
目前商业航天正从导入期转向成长期,而政策支持则将进一步推动其快速发展。
从2014年国家在《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构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》明确开始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商业航天,到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,首次被写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发布的报告中也提及,发展航空航天、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,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。
在地方政策上,北京市发布《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(2024—2028年)》明确了北京商业航天的未来发展方向。上海发布《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计划打造国内首个创新研发、生产制造、应用落地为一体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,而“千帆星座”计划就是国内首个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载体。
写在最后
对于“千帆星座”计划国内不少的声音将其形容为“中国版的星链”,但关于“千帆星座”计划目前所公布的信息少之又少。对于它,行业里有着不少的好奇,例如,在技术上它该如何实现与手机直联提供多业务服务、它与“星链”将卫星转Wi-Fi的技术是否有着相同等等,诸如此类。
除了官方公布的信息外,更多的信息我们无从得知,但我们可以从整个大的行业技术角度入手,以了解目前行业内最新的技术发展与趋势,来窥见其几分“真容”。
未来5年,我国低轨卫星制造及发射需求有望进入增长爆发期,目前国内微小卫星年产能有着90%缺口,而我国具备制作产业链的绝对优势,未来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万亿市场给行业带来无限的想象与开拓空间。
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主办的IOTE 2024第二十二届国际物联网展·深圳站将于8月28-30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(宝安)盛大开展,在IOTE展会现场,将看到关于低轨卫星行业的技术与产品,了解到目前行业内的最新发展动态,展现企业的产业布局以及产品的创新性。
👇IOTE 深圳物联网展 - 报名通道👇
扫码报名!